半岛全站
联系人:周经理
手 机:18037925659
联系人:朱经理
手 机:17772130777
邮 箱:1665648415@qq.com
地 址:洛阳市伊川县动漫学校西200米
“我们再也不用喝苦咸水了,而且用水还特别方便,这日子越来越美了。”近日,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村的刘大妈看着自家刚刚装好的用水设备,不禁笑容满面。
到2011年底,河北省还有近20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不符合标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民生领域的重点任务、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
“宁给一升米,不给半碗水。”邯郸市涉县《水利志》中曾经这样记载。
在石家庄市井陉县发现的清朝乾隆年间“柳池禁约”石碑上,不但刻录着修池出工规定、每家取水限额,更有非常严厉的罚则和对偷水者的诅咒。这足以让我们想象出二百多年前农民缺水的无奈与艰辛。
在河北省农村尤其是山区和滨海,历史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省虽然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有少数地区的群众需要走上几里路去取水,仍有人在喝苦咸水、高氟水、坑塘水、沟渠水。没有水吃,吃不上好水、终年为吃水奔忙,影响了百姓生活质量,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有水吃,吃干净水,吃方便水”,成为缺水地区群众最大的梦想。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惠民生,首先应该让人民群众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上得到实惠。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缺水区人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把解决饮水困难作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着力研究解决。在2005年之前,河北省农村饮水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1986年。党和政府着手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题,修建了一批蓄水、引水工程,打成了一些砖石大口井和压把井,解决了部分村庄的饮水问题。这时期的饮水工程处于小范围、小规模阶段,以引蓄为主,低标准地解决了1024万人饮水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87-1999年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阶段。1987年省会通过了《关于加速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问题的决议》,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这时期采取“蓄、引、截、提、扬”多种方法,因地制宜修建了各种形式的饮水工程,解决了400万人饮水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2000-2004年农村饮水解困项目阶段。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着眼于解决农村群众饮用水水量不足问题。五年间,河北省共投入资金11.19亿元,解决了37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时期工程重点解决缺水吃问题,缺水村庄多数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居住比较分散,多采用单村供水的形式,少量为分散供水,标准仍然较低。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重点解决水质不达标和局部供水严重不足问题,河北省有1962万人(居全国前三位)列入国家规划。至2011年,河北省已累计投资77.51亿元,解决了1704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标准,保质保量,确保三年内让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这就意味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时间由‘十二五’规划中的2015年提前到了2014年。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解决这个农村民生一号工程的紧迫性,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加快解决农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问题的决心。”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有1959.7万农村人口、368.4万农村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列入规划。除去2011年国家已下达河北省332.38万农村居民、4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任务,今后三年间将解决1627.32万农村居民、323.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河北省计划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初步统计,到5月底,河北省已解决了约10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村里建成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后,困扰人们多年的用水难得以解决。”在位于漳河店镇漳东村东南的漳河店供水站,成安县水务局长常胜民告诉记者,靠这个供水站和地下管网,漳东村周围20个村的近万村民,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未来,成安县总体规划建设10处联村供水工程,解决2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张朝阳介绍,河北省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多种多样,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水资源等条件以及村镇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分类解决。“我们吸收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打破了以村庄为单元独立供水的旧有模式,明确了‘统筹规划,城乡一体,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为主,整县推进与重点工程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张朝阳表示。
目前,在河北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大致分为四种建设模式:
一是整县推进。对于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资金配套能力较强、地理条件适宜的县,整县推进,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实行全县分片联网,统一供水。
二是联村集中供水。对于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少,但局部饮水不安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平原地区,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模式,走先分片联网,逐步实现全县统一供水的路子。
三是分质供水。东部平原地区确无合适水源的村庄,近期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利用反渗透、电渗析等技术解决饮用水。远期利用南水北调、引黄等工程建设集中水处理厂,通过管网分送到近期所建集中供水管网。
四是单村或分散供水。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确无联村集中供水建设条件的地方,如山丘区、村庄比较分散的地区等,采用单村或分散式供水工程。
“三年内解决近20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对此我们压力不小。”李清林说,“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组织各地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逐项工程倒排工期,解决好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环节,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据记者了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地配套资金压力较大。一个30万人口的平原县,实施联村集中供水,投资额要在1.5亿元上下。对于河北省一些贫困地区来说,能够按照国家下达任务指标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已属不易,若将整体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各级财政承担的配套资金量将更大。
为把好事办好办实,不增加农民负担,河北省把落实省级配套资金作为搞好饮水工程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有力地保证了计划的实施。按照“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坚持中央、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群众投资为辅、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张家口今年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亿元,省级配套5000万元,市级配套1000万元,县区自筹4000万元,解决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我们采取市、县政府配套,中标企业垫资和群众积极投劳折资等方式破解资金瓶颈。”张家口市水务局局长侯有龙介绍。
在邯郸,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市、县(市、区)水利部门成立专门组织,实行分包工程责任制,多措并举推进工作开展。2007年以来,邯郸市累计完成投资近9亿元,解决了1360个村、180余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有了机制,还要有决心,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不能建好的前提。“丰宁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尽管自身财力十分有限,但还是计划在未来三年,每年拿出近2000万元资金解决部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同时,计划投资5亿元修建山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全县7座小型水库,为农村提供丰富的饮用水水源。三年内,全县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刘新宇向记者表示。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这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潜在规律。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供水工程达不到使用年限就不能正常供水的案例并不鲜见。
在南宫市水务局监控管理中心一个电脑屏幕上,几十个供水站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邢台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王兴告诉记者,“供水站安装了GPRS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和视频防盗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管理中心可以对各供水站的供水压力、瞬时流量、累计供水量、用电量、吨水耗电、变频及水泵工作状态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各供水站的蓄水池、设备间等关键位置进行视频监视。”
王兴介绍,南宫供水系统还安装了先进的“自适应压力变化系统”,该系统最大作用在于可以根据供水流量变化自动调整,由变频恒压力控制转变为变频变压力控制,始终保持设备运行在最省电状态,最大限度节约电能。“我们还实行了统一微机打印出票,凭票收费,任何人不允许多加1分钱、1吨水,让群众明白消费。”王兴说,建管并重,才能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邯郸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高乾鹄介绍,为充分发挥工程长远效益,邯郸市本着“成本+微利”的原则,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从而使工程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计量,建立健全了供水、收费、维修、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实行水量、水费、支出“三公开”,实现供水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运行。“为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省水利厅修改完善了《河北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以指导和规范工程运行管理行为。把工程建后的运行管理方案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实施方案审查的一项主要指标,注重建后运行机制建设,保证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张朝阳表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农民吃水难、水难吃问题,也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称这是一次“砸(水)缸填(水)窖”运动,干部称这是农村一场“饮水”。
高碑店市毛公寺村村民孙彦书看着自己家中刚刚装好的自来水,激动万分地说:“我们村的水含氟超标,也没有自来水,过去我们靠买水吃,一桶水40斤,需要花2块钱,现在装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喝高氟水了,而且用水还特别的便宜、方便,用了几十年的大水缸可以‘下岗’了。”
“南宫市实施饮水项目后,受益群众氟斑牙、氟骨症等发病率减少了20%,每年户均减少医药费100元。”王兴介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减少了因水而生的疾病。
在采访中,许多群众向记者反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水质达到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实现了24小时供水,保证了农民全天生活用水需求。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农民也有条件讲卫生了,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安县道东堡乡河疃三村王顺柱告诉记者。(记者 刘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