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
联系人:周经理
手 机:18037925659
联系人:朱经理
手 机:17772130777
邮 箱:1665648415@qq.com
地 址:洛阳市伊川县动漫学校西200米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忽忽已过九载。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继续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
21.6万平方公里区域,1亿多人口,这是京津冀如今所拥有的巨大体量。九年时光,三地牢牢抓住协同发展这个重大机遇,正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辉煌成果。
盛夏8月,天津、北京、河北三地网信办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的“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启动,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记者们看到了京津冀大地上协同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的丰富内涵。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2016年11月正式挂牌。园区已建成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超过4500家,主导产业包括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在这里,记者实地探访科技园作为京津两市合作的重要承接平台取得的创新成果,以及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实践成就。
在位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几个大字映入记者们的眼帘。2016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这家企业看准了这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试验田”,从北京来到天津后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随后几年内把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搬进田间地头。
在天津市南开区,正值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3个月之际,立足“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功能定位,这里吸引了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到这里逐梦科创,一批初创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市民游客争相探访。
在天津市北辰区,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选择来北辰发展的SMC(天津)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这几年的收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北辰区当地无论是从招工方面,还是从企业发展出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手续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在距离天津北辰站不到2公里处,一处数据中心格外显眼,数据中心一侧是多彩的墙体,另一侧的灰色外墙上绘制有巨大的鲲形彩绘。这极具特色的数据中心属于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数据中心托管、网络及增值服务、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及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按照规划,这家公司在未来5年在京津冀地区部署10万个机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利好下,我相信我们可以和互联网、金融等客户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为数字经济的全面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道。
在2016年正式启动建设并于当年建成开放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长15公里,造林绿化面积2.1万亩的满眼绿色,走进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满眼翠绿,蝉鸣鸟叫,声声入耳,正诉说着协同发展引领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真义。
“通过建设和保护,我们力求将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天津宝坻的一张生态名片,这也将对进一步改善宝坻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天津市宝坻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宝立向记者介绍道。
在河北省,优秀的协同案例同样层出不穷,让记者大开眼界。在廊坊市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记者探访了国内首个三地共建的区域级产业园,目前,园区入驻机构39家,其中北京机构19家、天津机构3家、河北机构14家,其他省市3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和流动将进入新的高峰期,围绕人才流动所产生的各种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将会呈指数倍增长,这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地跨京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的12栋现代化楼宇引人注目。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这里正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美妆、护肤、进口食品等国外优质商品一站式交易服务。
在廊坊市三河市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养护中心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功能疏解,加快布局医养康养产业,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打造“医养结合”协同养老新模式,在京冀之间探索出医养康相结合的“燕达模式”。
在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黄骅港俨然已经从昔日“煤黑子”变身如今的“绿色大港”。在这样一片盐碱滩上,奇迹般地“长”出了如今的“新港城”。
桩桩件件,不一而足。记者通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如实记录,将三地协同的热烈景象呈现出来。
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貌。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如同一个个京津冀协同的剪影,其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获得的重大历史机遇,由此而来的发展成果,让老百姓听得见、看得清。
三地协同发展的机遇对天津而言有多重要?一件事足以明证——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是天津“十项行动”之首。这是把天津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把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为何是这一项为统领?答案就在协同发展给三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当中。九年协同发展,三地合作日渐“串珠成链”,多形态的优质资源正在共享,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正在发生。
九年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深度推进。当前,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初步实现,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正在打造,天津市轨道交通网正越织越密。
九年协同发展,京津冀大地上天清水蓝,飞鸟云集,人水相依。三地人民正在共享“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京津冀大地徐徐展开。
九年协同发展,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共享医疗资源,求医问药这件大事,逐渐不再囿于“一城一池”。就在今年4月,天津又迎来了一项高效便捷的医保公共服务——天津市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就此,天津全面实现京津冀就医“一行”。事关人民健康的大事,靠着协同发展的快车道,正迈上新的台阶。
九年协同发展的历程,是在向区域要发展的深度,是在向时代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在向资源的相对不平衡追问那个最大的“公约数”。它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谋而合。
如今回头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成果已俯拾皆是。从2022年年底连接京津之间第三条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正式交付;从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超63%,到三地“通联”之下海河水系获得显著治理成果;从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到立足北三县、服务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国内首个三地共建的区域级产业园。交通、医疗、生态、产业、营商环境……这些领域各自取得长足成绩的背后,是千万人在这场现代化实践中的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是燕赵大地上千万人努力的总和,更是缜密细致的循规渐进,是方向明晰的坚实向前。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了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这个“牛鼻子”,正是九年来三地协同一以贯之的大方向。
九年多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0亿元。这种非首都功能的向外疏解,也加快了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如今,天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全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等3项指标全国第一,河北快递业务量占京津冀地区的比重由2017年的30.1%提升至2022年的62.4%。
一连串数字,证明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项工作的卓有成效,也证明了这个“牛鼻子”不仅让首都受益,也让天津、河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京津冀已经进入高质量协同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协同,即继续推进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要继续抓好计划中的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同时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
二是创新协同,即京津冀三方进一步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协同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其中,要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协同创新中逐步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京津冀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月中旬,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指出,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回首过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展望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战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京津冀用九年时光证明了所走的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好。
蓝图已经绘就,施工图已经铺展,剩下的关键——就是继续向前“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